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原來,許攸的下場來自他過於誇大自己在上位者心中的地位

當三國演義的劇情發展到許攸當面罵戰將許褚:「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而被震怒的許褚一刀殺了,這樣死的方式讓人很錯愕!



在三國中,許攸本屬袁紹的謀士,但因為在袁紹集團中,他與其他謀士相處得並不好,尤其是審配,揭發許攸將多餘的賦稅私納己有,並拘押他的子侄們,而促使袁紹想起他與曹操乃舊識,開始對他產生疑心,最後他被逼的不得不去投靠曹操。



許攸也的確在於關鍵時刻為曹操提出了關鍵性的策略,並獲得關鍵性的成功並改變了戰局,沒有他,曹操不要說進冀州城,就連許昌也難保住。關於此點,曹操肯定心裡有數,否則他不會「不及穿履,跣足出迎」了。至於曹操手下諸將,包括許褚在內,應該也都非常清楚許攸的功勞。既然如此,為何諸將都不買他的帳呢?說穿了,就是許攸自伐其功,與人相處像極了『小人得志』的模樣。



照理說,當曹操願意接納並重視被袁紹陣營排擠的他應該要知足感恩才是,不該再有什麼非分之想。何況自伐其功者,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如果自己把自己的功績誇得過大,讓別人看得「眼紅」,招來的往往不是敬佩,而是嫉妒。

我一直很納悶當許褚震怒地一刀砍了許褚之後,曹操驚訝之餘並未事後處分許褚。後來查書,才發現許褚就是曹操口中的『真君臣』,連曹仁等都對他敬畏有加。所以,許攸其實死的一點都不冤枉,小人得志最常犯的就是『白目』,而且高估了自己在上位者心中的地位。

原來,壓倒許攸的最後一根稻草,原來是他過於高估自己自己在上位者心中的地位,而做出的白目行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