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值得省思的紀錄片-教室裡的罪與罰

在公視看到這個紀錄片,讓我心有戚戚焉,所以我到公民新聞平台找了這一篇原始的文章和部落格: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860 (公視記者 丁曉菁)

其實,在我們業界的用人,常常強調你的個性適不適合這份工作。例如,沒有耐心、不喜歡小朋友就不該當保母;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不該站在一線當客服人員; 沒有操守就不該在公司裡管錢; 無法一天坐在實驗室裡10個小時就不該去做研發人員....

每個行業都有它的特性和從業人員適合的個性,不該用『保障工作權』的觀念來為一件錯誤的事做最後的審判(可以保他的工作權,但請離開不適合的位置)。

『熱忱』加上『愛心』是一個老師基本的要求,一個明顯情緒失控而且不認為自己用鋁棒打學生有什麼錯的老師的確已不適合在這個行業。可是我從紀錄片中被採訪的老師、校長和教育局官員、甚至當地社區並未看出他們對整件事真正的省思。

尤其,教育工作者不該對族群或社會階層有偏見的!就像受訪者花蓮教育大學的一個教授說的:『今天如果是我的孩子、或者是醫師律師的孩子,老師就不會認為我們孩子所說的沒寫作業及沒背論語的原因只是藉口。』因為偏見,所以該老師不會去傾聽、理解或相信原住民或工人小孩所說的任何理由。

可悲的是,這是出自大家口中教學認真負責的老師,校長還說老師是因為「愛之深 責之切」才會動手體罰學生。如果認真負責的老師被允許可以體罰學生,如果因為「愛之深 責之切」就可以原諒讓12歲小孩身心成長受創的老師,那顯然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關顯然有嚴重的偏差。

很感謝公視記者丁曉菁小姐拍攝這部影片,讓社會對整件事可以有更大的省思,我們社會非常需要有更多這類非主流及引發更深層省思的報導。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從巔峰到巔峰,王建民的不斷學習和改變

2006年,王建民在大聯盟靠一種球路成為勝投王。

2007年 ,王建民依然19勝,但他不是只靠2006成功時的絕招,而是多練就了二種致勝的球路才能持續在球場上維持巔峰的。
球季初我本來很懷疑只靠一種拿手球路的王建民今年可以拿到15勝以上,果然王建民比我們想像中的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才讓我們這些球迷心甘情願不顧第二天要上班而多次熬夜為他加油!
原來,一個偉大的球員,絕不會在巔峰時就停止學習,而是靠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才會有持續的高成就的。
其實想想,在職場上也一樣,老是想靠一招半式闖江湖,老是想著過去輝煌的成就而停止學習、停止思考,大概很快就會變成前浪死在沙灘上,最後只能自怨自哀,怪環境、怪後浪了。
公司也一樣,如果公司內外情勢在改變,但仍拘泥於過去成功的模式而不願改變,這樣就只能靠運氣經營了。所謂運氣,要看到底有沒有離消費者太遠。
2007球季將結束,忍不住要為王建民喝采,也用王建民今年的改變給自己一點激勵!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我在舊書店看到這本童年記憶的書

在新榮路二手書店看到這本書,讓我陷入了童年的回憶。

我的印象很深刻,第一本讓我看的忘了時間流逝的書是漫畫『好小子』,第一次讓我還是孩童時看完那本書心中仍迴盪不已的就是這本『小天使』。

也因看過這本書,後來每當在外婆家時,我總躲在當小學老師的阿姨書房,他的書架上有各式各樣的世界兒童文學,我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熱愛閱讀的。


花了250元從二手書店買回家(光看價格就知道本套書的價值),我又重新閱讀了這本書,發現和孩童時的感動有小小的落差。

小天使說的是一個讓人頭痛的調皮哥哥和因體弱多病而受到所有關心的弟弟間的故事。直到一次意外讓哥哥躺在並床上,大家才發現哥哥長期被誤解,並沒有人真正去了解過哥哥的內心世界,不過為時已晚,最後哥哥微笑地到天堂找他長期思念的媽媽了。

今日重讀,發現本書更適合為人父母閱讀,因為他深刻地描寫不同性格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每個孩子都是渴望被關心的,但我們通常花比較多心力關心『認為需要關心』的孩童,而忽略了表面看似堅強的孩子!

重讀後我一直努力想回憶起小時候感動的到底是什麼?也許是哥哥的被誤解,也許是兄弟間的情誼,也許只是因為這本書不像其他童話有個完美的結局。不過,我已經想不起來了,畢竟離孩童的時候已經太久遠!

就算歷經了快30年,我認為它依然是一本好書,尤其適合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細細品味的好書!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孫嘉誠之死

對雍正朝代的印象全來自中國出的『雍正王朝』電視集,因為書本中那個朝代的傳說實在太多了,而且每一個稗官野史都比正史來的有趣,但真真假假,最後的印象只剩下電視集裡的『雍正王朝』。

老實說,我不喜歡這段歷史,從皇帝到民間百姓,沒有一個人是快樂的。歷史將雍正定位在『改革』的皇帝,也多數認為乾隆的盛世基礎就是來自雍正這段期間的改革,不過,改革一定需要所有人這樣不快樂的過程嗎?我時常在思考這件事。

孫嘉誠,一個有實學、有責任感、又敢直接諫言、可以為了是非而直接頂撞皇帝的官員,雖然在雍正王朝出來的時間不長,但從一出場就註定他將在歷史上會悲劇收場。

當孫嘉誠彈劾年羹堯時,皇帝不相信他,他竟然異想天開地將命運交到上天的手中,期待在在乾旱之際求得雨證明「上天」也站在他這邊,以來轉變皇帝的看法,雖然雨最終奇蹟般地落下來了,但除了賺足了看戲者的眼淚,有改變了什麼嗎?說穿了,孫嘉誠只是一個迂儒,有能力、有忠誠、有責任感,但在面對權力時,沒有考量自身的斤兩而做了只能感人熱淚卻沒什麼效果的愚蠢行為。

果然,當雍正開始要堤防年羹堯的侍寵而驕,卻做了一個註定讓孫嘉誠從歷史舞台下台一鞠躬的決定--派長期公開反對並彈劾年羹堯的孫嘉誠去年羹堯勢力範圍內去推行有損年羹堯利益的新政,雍正主要是寄望越來越跋扈的年羹堯會因孫嘉誠的存在而收斂。但此一決定,孫嘉誠被殺變成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雍正真的正視了孫嘉誠的忠誠嗎?在我看來也未必。也許年羹堯會這麼名目張膽殺了孫嘉誠出乎雍正意料之外(這也是導致了年羹堯也要從歷史舞台下台一鞠躬的原因),但是,雍正也從沒給孫嘉誠和年羹堯一樣的權力和地位,雍正甚至沒正眼瞧過孫嘉誠一眼,所以年羹堯又怎麼會在乎他的存在?

所以,就算在職場上也一樣,千萬別當孫嘉誠,因為孫嘉誠只是一個有熱忱的莽夫,完全沒看清自己的輕重、沒看見組織內的權力關係而試圖對最高權力做改變。

悲劇英雄,很美、很淒涼,很有話題性,但別忘了,悲劇英雄的結局往往都不是英雄自己想要的,就算終於達成了,那也是在悲劇發生之後...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曹操、劉備、徐庶與現代企業管理學

三國演義有一段如下的故事:
------------------------------------
劉備被曹操趕得到處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縣,又得軍師徐庶。這日,曹操派人送來徐母的書信,信中要徐庶速歸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計,但他是孝子,執意要走。劉備頓時大哭,說道:“百善孝為先,何況是至親分離,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親後,以後有機會我再向先生請教”。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劉備勸說徐庶小住一日,明日為先生餞行。

第二天,劉備為徐庶擺酒餞行,等到徐庶上馬時,劉備又要為他牽馬,將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別。感動得徐庶熱淚盈眶,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不僅舉薦了更高的賢士諸葛亮,並發誓終生不為曹操施一計謀。徐庶的人雖然離開了,但心卻在劉備這邊,故有“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說。徐庶進曹營果然不為曹設一計留才留心,只要能留得人才之心,他即使在天涯海角依然效命。
----------------------------------

三國演義有太多的智慧值得讓我們去思考。

徐庶當然是一個人才,劉備知,曹操也知。劉備的寬容得到了徐庶的心,更因徐庶而知道了諸葛亮。曹操呢?雖然曹操用威脅得到了一個人才,可惜這個人才不願為他設一計一謀。

整個歷史(或說三國演義的這部小說),我最推崇的其實是曹操。他明知徐庶心不在曹營,卻依然容忍他在陣營中當個米蟲。

我猜曹操除了愛才,希望能用真誠感動徐庶為他效力之外,更多時候,不做事的徐庶對他而言只是多了一個領乾薪的人,但將此人才放手讓他去敵營,對他才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以現代的管理眼光來看,三國的操曹、劉備、孫權都是一流的企業家,三個人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常『惜才』、『用對的人做對的事』,所以都創造了一片天空。

其中,我們更看到曹操用人的大智慧。也許他並不是真的那麼心胸開闊,但是每每在關鍵的事情上,他總是能屈能伸、該果斷時果斷、該柔軟時柔軟。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競爭力,多少人假汝之名...

『競爭力』這三個字已經成為顯學,幾乎已到了無所不在的地步。

競爭力最有名的理論大概是麥可波特的五力分析,但大家都遺忘了,五力強調的是整體的Power(對上游廠商、對下游客戶、對競爭者、對替代品、對潛在進入者),它是一個綜合指標,而非只有一個部門、或一個作業面。

況且,由五力分析所得的競爭力指標在實際產業現況是有爭議性的,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成功不是因為他對供應商或對客戶有多大的主導權,而是因為他們可以和上游廠商及下游消費者成為合作夥伴、共創利潤。加強五力來提昇競爭力,不是企業成功的唯一標準。

這世上不是只有把對手比下去才叫競爭力,關鍵在企業自己創造了多少價值,而這個價值的中心,來自消費者的認同,更多時候,是來自內部員工對公司的認同。

所以,過度強調員工的個人競爭力是極度荒謬的,沒有全面性的整合,不可能因為個人競爭力而讓公司有更高的競爭力的。若企業只強調員工競爭力作為員工去留的標準,這一定是不具競爭力的企業才會產生的思維。

這社會更荒謬的是『培養小朋友未來的競爭力』,殊不知,沒有好的價值觀、沒有好的是非判斷能力,填鴨地讓小朋友學一些『技能』,唯一肯定的是,我們犧牲他們應有的快樂童年想去成就他們『不確定的未來』。

國家競爭力也很荒謬,如果競爭力的評估指標只是國民所得、經濟成長率等指標,而忽略了當地國家的居民是否滿意自己的生活、環境是否因為經濟發展而被破壞、人與人之間是否彼此關懷等人文因素,老實說,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不要也罷。

競爭力,多少人假汝之名...

重讀許文龍的『觀念』-原來,阻礙進步的不是所謂的『既得利益團體』,而是老舊陳腐的觀念

『觀念-許文龍和他的奇美王國』是我很喜歡的一本管理書,多年後的今日我又從書架上拿下來重讀。

許文龍對企業幹部說:
『企業行為是用來追求幸福人生,千萬不要為了追求企業利潤,而犧牲了幸福人生』
『錢是原料,花出去才有成品出現』

許文龍有一次在公司運動會上向員工致詞說,他有四個目標要跑第一:
一、替公司的利潤跑第一
二、替員工的福利跑第一
三、公司的客戶我們也幫他們跑第一
四、對社會上,我們要以『納稅』表現第一。

許文龍不是只是口頭的宣達,而是果然默默地做到了,他創造了以員工幸福為基礎的企業王國。

作者問許文龍:『是什麼因素能讓奇美公司這麼全面成功?』
許文龍想了一下,簡單地回答二個字:觀念。

原來,阻礙進步的不是所謂的『既得利益團體』,而是老舊陳腐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