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技術學院及大學的夜間進修部與假日進修學院兼課已多年,每年都會遇到學生抱怨學這個東西對他現在的工作沒有用,所以不值得學。
其實台灣高等教育所辦的進修學院這幾年已經嚴重變質,學校是為了生存而招生,學生進修也只是為了文憑而就讀。就算一些國立大學的EMBA,一個在外商當主管的朋友跟我說:『為了知識?當然不是!是為了結識一些企業界的高階主管及政府官員而去唸的!』
所以,一些觀念開始變質,學生也才會很直覺地跟老師反應這門課的內容對他們一點用處也沒有。
其實高等教育是授予文憑的,若你要拿到『資管的學士學位』,就應該要通過符合這個學位所需具備的知識。但不能只因為你現在的工作和資訊無關,但想要取得這個領域的學位卻直接跟老師提出『無用論』而希望換課程內容。遺憾的是,進修學院很多學生,甚至學校都忘了『學位取得』必須符合『該領域知識』的標準才是正常的!
學校或老師對於課程名稱與實際上課內容一致性若不堅持、對於教學品質也不堅持、對於是否符合『該領域該具備的品質水準』更不堅持,長期隨便授予學位的結果就是『職場上對這張文憑的冷漠』,最後受到傷害的會是--個人、學校、更進而整個業界職場所需的人才。
如果資訊領域畢業的學生對IT領域一竅不通;如果企管領域的不知彼得杜拉克是誰;如果應用外文系畢業的學生(現在好多技術學院都有這個系)無法順利地用英文自我介紹,那你可以想像,誰還會信任學校所發的文憑?
當進修學院的學生真的認知到這個對他現在工作無用的課程內容是他想取得『他希望取得的學位』之必要條件之後,就不會再去提出『這門課對我沒有任何用處』的奇怪觀點了!(悽慘的是,聽不到有同學反駁這種觀點的看法)
P.S.微積分有什麼用?我畢業後就算一直在寫程式也從來沒再碰過!不過學好之後有1個看得見的好處和一個看不見的好處:(個人觀點)
1、看得見的:研究所會考,念不好考不上。
2、看不見的:數學的訓練對於邏輯其實有很大的幫助,也讓自己在寫程式、或者思考問題時比較不會跳躍性思考--當然,過於理性的缺點就是沒創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